close

當初是想說這本書很多經濟人在推,也問過教授這本書到底好不好,所以就買來了。內容主要是在探討貧富差距的問題,前面幾章的數字、解讀很艱澀,而且常常上一頁在解讀這個數據,下一頁又打臉自己這數據使用時要小心巴拉巴拉的,直接吸收有點難,或許之後對經濟知識比較扎實又對貧富差距議題有興趣時,會再拿出來看也會更看的懂。

 

首先是他一開始講的a=r X B、B=s/g,這兩條法則是基本會計運算,但我真的沒辦法轉換的這麼快阿!!!

a=資本所得在國民所得中的佔比

r=資本平均報酬率

B=資本/所得 比

s=儲蓄率

g=成長率

基本上我不會特別去解釋這兩條法則,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很懂(攤手),我只是想看看作者在貧富差距上的觀點是神麼而已 :P

 

其實在這本書中第一條法則,a=r X B,並不常說明,比較常說的反而世B的延伸。作者利用s和g去估計B最終大約會是多少,基本上類似slow model的概念,B是一個趨近值。B的重點是在看人民存了多少的資本,但人民存多少錢沒關係阿,但是作者發現,B越高其實伴隨著百分之十的擁有的資本越高,也就是貧富差距的問題。但我們在探討貧富差距之前,我還得先探討這些錢,是賺來的還是投資來的?

古時候要蓋一間廟,我們常常會說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榮耀大家一起享。我們會其實只出錢或者只出力的人嘛?那現在社會怎麼可以仇視投資者呢?他們的地位跟用勞力工作的人是一樣的,但他們利用的資本是不會造成大家的福利損失?例如資本保酬率太超導致他們不停的向窮人拿錢,大家就不想工作而只是不停的投資甚至投機。就像法國的人權宣言說的,人人生而平等,社會差異只能存在於有利於整理利益上。

而在探討金錢來源時,又要分做資本所得或者是勞務所得。作者在本書中提到,在法國19世紀左右,要賺錢賺到一個很富有的生活是相當難的,靠賺錢頂多也只是過好一點的生活,大家的目標反而是追求那些有很多遺產的人公主王子。但靠賺的就一定好嘛?這也不一定,像現在的美國就變成是一個超級經理人社會,給了他們過多的薪水,不符合他們的價值,也等於變相的向窮人拿錢。事實上,美國現在的資本集中度接近當初的法國,但現在不爆發的原因是移民者多,雖然是窮人但還是比之前的國家好,以及大家接受努力的人有比較多錢。但這種情況中就會有個極限,只是不知道哪天會爆發罷了。

在統計數據中發現,世界上的金錢是不停的朝著有錢人那邊走的,而且金錢越多,錢滾錢的越快。隨著全球化的出現,世界上的財富原本只限在自己國家,將來就會變成在某些富豪手中了。但錢到他們手中會不會不好?他們應該既然能夠錢滾錢,那他們就是能夠有效利用金錢的人阿,但想想悲慘世界的場景,雖然有效利用了金錢,卻沒有分配給其他人,這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的。

在20世紀中的時候,有一群經濟學家說我們已經克服了資本主義的弊病,人人平等而且錢有效的分配,但其實是那時候的資本/所得比因為世界大戰的關係很低,成長的速度稍微慢了,長久來看資本主義中就會走到資本家擁有太多金錢的現象。

為了應付財產過於集中,作者提出的就是資本稅,對富豪們課稅並分配到其它窮人中。資本的投資其實有他的極限,當資本的邊際報酬率=成長率時,資本就不會繼續累積。而已目前的數據來看,這個清像有可能會到90%以上,為了處了這個狀況,作者就是提出累進製的資本稅,越多錢的人付越多的稅,將錢重新分配卻有還保有一些吸引人有效利用今年的想法。

除了利用資本稅來解決貧富差距外,資本稅也可以解決各國債務過高的情況,歐洲、美洲雖然是個富裕國家,很多富豪都住在這幾個地方,但神奇的是這幾個國家的債務都還蠻高的。若不用資本稅的方式,各國想解決債務的話,就得靠通貨膨脹了,各國不停的印鈔票,這樣付出去的金額實際上的價格就會降低。而最糟的解決方法就會是違約不付錢了。

另外這本有提到央行的超級功能,2008年的金融風暴就是靠著各國的央行才得以撐過去的。央行扮演著最後借貸者,當金融風暴產生時,央行可以選擇借貸給某些銀行或者公司阻止他們倒閉影響世界,但也因為央行的功能太過強大,所以央行常常被限制他的債務不可以太高,限制他的行為。

這本書也提到利用醫療與教育平等來改善貧富差距,醫療我是可以認同,一個人活越久一個家庭人越多也就越能累積財富。然而他在教育平等這塊說要靠廣設大學,恩......很可惜他沒有參考台灣的數據,不然我還真想看看在是不是有符合他的預期。

 

打的有點亂,因為這本書的東西真的太多了....

哪天有心情再來補(逃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daniel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